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探索海洋、創藝一夏─教育部112年度海洋美學夏令營開跑

日期:112-07-05
資料來源:教育部

:::

發布單位: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聯絡人:黃茹舷    電話:(02)7736-9470 電子信箱:juhsien@mail.moe.gov.tw

教育部自7月4日(星期二)至7月7日(星期五)辦理為期4日的「112年度海洋美學夏令營」,遴選全國高中職美術資優班、美術班、設計相關科系及具藝術才能與創作興趣之學生參與,以推廣海洋美學與藝術創作,讓高中生齊聚於此以藝會友,彼此切磋、交流。此次夏令營以「海洋知能」與「立體造型」為核心探究主題,結合跨域美感引導,透過豐富的課程活動,探索海洋議題、創作大型海洋藝術裝置,旨在提升學員們的海洋素養與藝術創意,進一步推廣海洋美學與環境永續發展、推動全臺高中職藝術資賦優異學生校際交流。

海洋美學營已邁入第15年,全臺累計1,435位學生參加,承辦學校臺東女中表示,今年嘗試轉型,從以往平面藝術創作轉為大型裝置藝術共創,作為回顧過去課程活動、檢視推廣成效、展望永續未來之契機。此次也走出校園,除了邀請專家學者開設跨域講座課程,更媒合大學端資源及民間在地藝術計畫,共同完成「地景船共創」的衛星計畫,從無到有、從單點至多面,跨域創作一艘具真實船體結構、能夠融入並反映環境的船。此艘地景船預計放置於臺東海岸線,要讓海洋藝術創作不僅僅是映射太平洋的浪起潮湧,期待通過共創形式深耕在地,開啟跨領域合作的永續潛能。

本次營隊邀請「2022年南迴藝術季─藝術萌生地」策展人、「共感地景創作」負責人─中原大學建築系陳宣誠副教授擔任指導講師,從地景藝術的角度,引領學生認識結構與空間、實驗創作媒介與技法、提出海洋與船在創作上的可能性。課程中,將此一地景創作拆解為5個單元進行教學與體驗,學員們會在每一環節中實際運用該技術,例如木工裁切組裝、電焊工法、金屬編織等等。在一系列體驗與創造的過程之後,每位學員皆會產出個人模型,並參與大型地景船的部分共同創作。而這些製作大型空間結構的相關技術,對於營隊主要招收的高一與高二學生而言,幾乎都是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扎實經歷。

另外,營隊課程還邀請國立臺東大學柯良志助理教授分享「創作媒介與思維」,以協助此次參加學生增加對於立體造型與創作思維的概念,引導因愛海而衍生的海洋跨域創作,讓學生敞開心胸,感受海洋的五感體驗與生命連結。

營隊並延續往年傳統辦理體驗課程,搭乘賞鯨船於太平洋無垠浪濤上尋找鯨豚蹤跡,藉此與海洋近距離接觸,也同時邀請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蔡安泰主任隨船擔任講師,現場解說臺灣東部海岸常見鯨豚習性及海流特色,更與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透過參觀與導覽,使學員深入了解海洋生態的美麗與哀愁。

教育部表示,此次營隊為引導學員在活動中能更深度反思海洋與自身的關係,亦安排行前研究,讓每位參加學員在營隊前能回顧個人興趣與生活經驗,主動蒐羅相關資料、開啟對二大主題「海洋」與「船」的好奇與探查,並於營隊期間透過各項體驗與實作感受環境、記錄學習足跡,進而於營期結束後綜整活動經驗,產出每位學員面對海洋與藝術共感、共創之後獨一無二的學習歷程。

這場以臺東女中校地與臺東海岸線為主場的海洋美學夏令營,不僅融入海洋教育議題與美感教育,以「船」作為發想核心,更透過海洋體驗、材質實驗、以及跨域創作等過程,重新發掘土地與海洋、社會與海洋以及人們與海洋的關係。教育部期待透過海洋美學夏令營的活動,培養更多具有海洋素養和藝術創意的學生,加強對海洋的關注和保護,同時透過跨領域,推動校際間的交流,使海洋美學與在地文化得到更廣泛地推廣。更多相關資訊請上FACEBOOK搜尋:海洋美學夏令營

回頂端回頂端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