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一口野菜麵包成就人們認識部落的開端
大圓葉胡椒、刺蔥、飛機菜、洛神花,穀臼那哪手工麵包的朱志進將母親當天上山採集的野菜揉進了自養酵母麵糰裡,順著時序,隨著自然而作。一口口咀嚼著野菜香氣與酸氣所共織出的金崙部落日常,坐在店內吧檯,喝著現熬的山苦瓜茶,欣賞眼前充滿節奏感的烘焙工序,聽他分享點滴故事。對旅人而言,「穀臼那哪」不只是一間麵包店,更彷彿是醞釀著風土靈魂的聚會所。
退伍後的重新出發士官長退伍的志進,是金崙部落長大的孩子,在部隊待了23 年,如今重回這片成長的土地,決定用最喜歡的麵包再次出發
「麵包,陪伴了我長久的軍旅日常,也是我們全家人最愛的點心。它美味又方便,就算臨時出任務也能拿著就走,隨時補充營養。」對麵包情有獨鍾的他,在偶然一次機會下加入了烘焙社團嘗試自養酵母,從此打開看待麵包的全新世界。
酵母是麵包的靈魂,自養酵母所製作的麵包帶有自然酸香,因長時間冷藏發酵,酵母菌自然消化掉麵粉中的澱粉跟糖分,並產生容易吸收的營養素,因此相當容易消化又不會產生脹氣,而且風味十足。
一路自學、進修,不斷做給家人、親友們試吃調整配方,獲得滿滿正面的回饋讓他充滿信心。直到孩子們逐漸離家就學那刻,他便決定退伍回家陪伴最愛的妻子,選擇在老家土地上,開啟他的麵包夢。
.jpg)
以部落文化為基底,自然就有道不盡的品牌態度
媽媽上山採集野菜,料理成一桌家常,是從小到大的部落記憶,所以當一開始確定創業,就決定要以部落食農文化做為產品特色。運用在地食材製成特色麵包,當天採集到了什麼,就揉進麵糰裡,讓吃麵包也成了貼近金崙四季時序的媒介。
臺灣大圓葉是胡椒科的一種,是較深山裡的植物,也是部落獵人打獵時會採集作為主食的野菜之一。其果實就是胡椒,葉子會透出淡淡柑橘香氣,再加入無花果提升甜味與胡椒增添口感,是店內深具人氣的一款麵包。而刺蔥更是普遍的部落香料食材,又稱鳥不踏,因全株帶刺,料理前需要將葉面上的尖刺全部仔細除去,雖然工序繁瑣,但風味極為鮮明。
大人孩子都喜愛的洛神花蜂蜜堅果麵包,先將當季洛神花萼處理蜜過,再經由烘焙,讓每一顆堅果都包裹著部落在地產的蜂蜜,然後包入麵團之中。透過烘烤的熱度,將蜂蜜也融入麵團風味裡,堅果的香、洛神花的酸甜、還有蜂蜜散發的甜香,一口咬下充滿層次。
還有飛機菜、荖葉、柳橙芒果、小米酒桂圓等特色口味,每一款穀臼那哪的手工麵包都是他經由不斷試驗組合而創造的風味,各有鮮明的記憶卻又和諧美味,以軟式歐式麵包為基底,讓因怕脹氣而不吃麵包的人,都有機會品嚐到美味的麵包。
.jpg)
.jpg)
以分享連結關係,打造部落的特色伴手禮
「歡迎光臨,請坐!我請你們試吃手工麵包,喝山苦瓜茶,邊吃邊聊。」一走進店內,他便熱情招呼著來往金崙車站的過路旅人,坐在吧檯聽他介紹手中正揉製的麵團特色與部落故事。
當麵包出爐時,他一定會先算出預計要分享的量有哪些,剩下的才是能賣的量。因自養酵母是麵包市場上的小眾路線,而運用野菜風味又更加獨特,因此堅持親自介紹、推薦商品的他,相當重視分享的概念。他深信「美味」的感受,大多伴隨著記憶而來,透過體驗與生活感知觀的連結,買麵包的人便知道吃的是風土,買的是文化。
牆面上,掛著母親以傳統羊角勾編織而成的包包、小米鑰匙圈,還有部落年輕工藝師製作的手作品,想將麵包店打造成部落伴手禮的他,期待用自已的能量分享更多部落裡的美好工藝。
翻新設備、提升產量,才能讓品牌更進一步
他坦言目前因人力、時間的限制,每日製作的麵包量光是現場販售都不足,更遑論預接網路訂單了。申請百萬創業計畫後,原本的二手冰箱、烤箱全面升級,讓製程更加穩定,提升產量,行銷也就有更多可能性。
並且多面向提升品牌形象,透過相關CI 識別製品,如提袋、招牌、名片等,提高識別度;改造空間,讓動線流暢,使產品展示區更有設計感,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滿足。未來,希望能成為客人們心中的部落伴手禮,讓部落文化的精神真正進入市場。
(圖片來自於 穀臼那哪手工麵包工作室 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