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家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南山五街20巷18號2樓
📍連絡電話:0979-358-388
📍Facebook粉絲團:Midudu Jewelry Lab
「我們是雙胞胎,但個性很不一樣!」若珊緩緩說起了創業故事,妹妹若琳在一旁聽著附和,兩人說著說著悲喜摻雜,一年多的辛酸創業付出,大嘆創業之路比想像中還要艱辛,秉持著信念帶著家人祝福勇往直前。
若珊來自花蓮縣吉安鄉東昌部落,在一個對阿美文化很重視的家庭,阿公是部落重要長老祭師,小時候兩姊妹花常跟著父母親及長輩們參與部落文化工作,若珊提到「小時我以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阿美族,絲毫感受不出族群差異及身分不同,直到升到高中後才感受到族群的差異化。」若珊從花女畢業後進入到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就讀,再旅法至勃根地大學公共衛生與環境碩士班研讀,旅法11年精通法文,由於喜愛手作飾品,在法國也成立了工作室- Panay et ses 5pétale。若琳則專攻文化藝術方面,高雄大學民族藝術學系畢業,並在國立東華大學創意產業學系有數年的金工工坊課程助教等資歷。幾年前若珊本想在中國發展成立工作室,後來因為父親的身體狀況不佳,再加上中國疫情爆發蔓延,放棄了在上海的機會而回到臺灣。她回來之後發覺疫情狀況十分不穩定,留在臺灣花蓮勢必是最好的選擇。
在幾次家庭聚會中,她的姑姑也就是第二屆百萬精實的得主陳明珠校長,提議兩姊妹可以考慮自己創業,用專長的金工藝術技術,從事飾品開發運用,再加上若珊的旅法工作室經驗,應該可以很完整的提出創業計畫。「那時候我們姊妹看到這個計畫案,都覺得好像可以嘗試看看,便著手撰寫,沒想到一路過關斬將,直到確認為本次的獲選團隊之一,相當不可置信,但經歷過幾次輔導訪視之後,才發現原來創業的艱辛才正要開始。」若珊提到在法國讀書的時候,結識許多藝術學院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歡逛市集收集小東西,有時候也會在市集賣他們創作小物,若珊本身手很巧,特殊節日會製作日本布花作為禮物送給國外朋友,朋友們都很喜歡並鼓勵她可以拿到市集賣賣看,沒想到她非白人的面孔以及細緻的布花加工飾品,更能作為特色容易招攬到客人,意外產品都賣得不錯,客人後續給的評價也很好。從此她信心大增,開始製作別於傳統的布花飾品、髮飾等,後來因此成立一家工作室Panay et se5pétale,並與志同道合朋友一起成為市集的專職賣家。
若珊表示自己的創作為風格多樣,多媒材的做工細膩優雅;若琳的執行成熟度高,作品呈現比較大氣兼具時尚風格。姊妹倆常因為風格及價格來回討論,常常討論到動氣,都希望彼此理解多一些或是退讓一些,會因為一個問題彼此冷戰好幾天,有時還會動用的媽媽關係才可化解。若琳也表示因為是家人所以說話不修飾,她是屬於很慢需要時間思考的人,對於若珊的快節奏往往會跟不太上,「我覺得這半年我慢了一些,她快了一點,彼此開始有了默契,開始替對方去設想,兩者互補之下也漸漸磨合出一件件作品。
談到自己的商品元素,除了有姊姊留法的歐洲風格以外,兩人也表示很想要加入自己的文化元素,因為若珊以前自己在法國創作的作品,是從日本傳統布花著手,接連開發出髮飾、項鍊、耳環、胸針等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配件,雖然對歐洲人來說是不同的風格,但這畢竟不是她自己的文化。
那何謂「原住民族風格」呢?這其實是她們在創作時的困境,她們認為若是強行帶入相關元素只會顯得突兀,那有沒有可能能夠轉化成新的樣態,因此她們想到的是從文化故事中出發,找出一個得以創作的面向,傳達設計概念,於是她們的「獵人」系列作品便孕育而生,這系列的作品不論性別皆可以配戴,飾品上的黑瑪瑙所呈現的堅硬質地,加上其紋理,從精緻中展現粗獷個性,象徵找尋獵物的準確性及其文化內涵,將所謂原住民族風格解構,再從結合意象和色彩的搭配進行重塑。對於她們的飾品來說,簡單就是美(Less is more),因此她們也力求忠於物料本身,將不對稱的美學和非工業化的風格融合在一起,也強調自然生物的特有肌理來達到飾品具有自然手感的視覺效果。
「飾品這種東西,是用來追求美感,不同的飾品會讓人有不一樣的心情,也能彰顯個人不同的狀態和身分」MIDUDU 是我們的品牌名,是阿美族語「跟隨、尋找」之意,要跟隨祖先的足跡,依循長輩們的智慧。兩位創作者將把所學、經歷融合「創新」與「文化」注入於Midudu Lab 的金工創作之中,希望讓 Midudu Lab 成為時尚知名品牌,並讓 Midudu Lab 品牌金工創作成為人們生活穿搭的必備飾品。金工的製作結合壓克力,布料,皮革、藤編、天然材質等各式媒材,以不同角度詮釋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創造獨一無二的精緻原創產品,因複合媒材可以設計出多種選擇,顧客可依照喜好購買,產品價格彈性也較大。
「借部落文化、金工設計的力量,鋪一段回家的路。」將「尋跡」訂為公司名字,希望藉由這樣的初心,傳達給客人一個概念,也能夠尋找自己人生的軌跡。她們提到光是公司名稱姊妹倆就爭執了許久,因為很在乎所以更加用心,從名字討論中,讓她們更加了解自己的使命感。除了金工飾品的設計販售,未來也會規劃課程。目前公司設於後山金工坊的二樓共同工作空間。在共同空間中包括有四個品牌,包含後山金工坊、自然禮讚、Fangcal 金工。彼此關係既是合作關係,亦是競爭關係。創業初期也學習到其他前輩營運模式,做出區隔以自身所擁有視野經歷和技能,分眾去吸引不同消費族群。
「創業之初要開始找消費者,是最傷腦筋的部分。」目前最大困境卡在行銷,思考如何透過網路行銷,在「輔導精實創業計畫」的協助下,設備上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疫情的緣故,造成許多實體活動延宕,感謝計畫顧問給予許多拓展通路的建議。若珊提到,顧問曾建議以影片的形式行銷自己的公司,因此便拍攝了一部公司形象的紀錄短片,藉此吸引特定消費者,有以上實質的幫助,若珊對未來保持樂觀的態度,未來希望透過參與多場市集擺攤,運用消費者的回饋找到自己未來經營的方向。
「我就是因為喜歡市集的氛圍,所以時常參與擺攤」就算賣不掉產品也要努力發完名片,市集是一個很妙的販售場合,因為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享受商品一次帶走的快感。然而對若琳來說,反而緊張,畢竟是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跟消費者溝通,讓客人直接挑選自己的作品「有一種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透過若珊不停的灌輸正向想法,說服到若琳,將它當作一種訓練去挑戰,不要怕作品不夠好,而是能夠精準掌握到誰才是自己的消費者,藉此積極朝往那個方向前進就好,這些思考的過程或許也能激發出新的創作靈感,若珊說:「既然都決定要創業了,我相信姊妹連心必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