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海洋委員會主辦APEC「海洋產業女性培力工作坊」本日(5月6日)在新北市福隆遊客中心隆重開幕。為期兩天的活動匯集來自印尼、日本、韓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菲律賓、泰國、越南及我國共九個APEC會員經濟體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非營利組織代表等各界人士,以「走讀形式」,也就是透過實際體驗共同探討海洋產業領域中女性之貢獻,及應透過能力建構強化女性參與,並強調構築女性之間的關係網路與連結之重要性。
工作坊首日上午選擇在台灣本島最東點的漁村—新北市貢寮區馬崗漁村進行,由本會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代表致歡迎詞,與國內外參與者一同享用石花凍飲,隨後換上草鞋至潮間帶體驗海女採集作業,學習海女的用海智慧;午餐則由在地海女阿嬤們透過在地關係網絡,並以共同合作及分享方式,烹煮在地採集食材,提供各國貴賓在地馬崗「食」的體驗。
下午時本會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於工作坊開幕式時指出,在海洋領域推動女性賦權並實現性別平等,是APEC會員經濟體的共同願景。本次工作坊亦是本會在APEC場域推動女性參與海洋的第二個計畫,期待透過實體交流讓各界進行對話,探討海洋文化中的女性如何透過能力建構、關係網路建置、科學與創新的方式,為海洋保育中的女性創造共融的環境。
首日工作坊主題「海洋文化中的女性」講座,係我國首次邀請到韓國、日本及我國研究海女文化的三位研究者同台分享。首先由知名韓國文化評論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何撒娜助理教授說明台灣海女如何透過女性網路建構社區韌性,並引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說明女性在漁業及養殖相關部門的規模雖小,但對環境及社會產生的貢獻卻是無與倫比;接著南韓濟州國立大學Chul-In Yoo(庾喆仁)名譽教授,分享2016年韓國成功推動濟州島海女文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驗。最後,日本由前任三重大學海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現任教名古屋大學的吉村真衣博士,分享日本海女現況,包含海女數目逐年下降、順應時節採集食材、及海女共同合作工作的特性;同時,此場次座談亦在國內外貴賓共同參與下,見證台日韓三方研究者齊聚一堂交流海女文化的歷史性一刻。
除專家講座外,工作坊參與者在分組討論時,也進一步探討具有未來前瞻視野的議題,包含海洋女性文化的保護和創新、沿海地區或漁村社區中女性的參與及領導角色,以及海洋文化及漁業領域中女性社區和網絡的建立。
國內外貴賓在交流過程中也認知到海女不僅只是一種工作型態,更是一種與海融合的態度和生活。海女或因地區而存在文化,採集上的差異,但與彼此間的互助、分享、與海共生共存的智慧則無二致。她們憑藉著獨特的潛水能力,能夠第一線體現對於海洋環境變化之觀察,可以說是海洋保育的推手及倡議者。
工作坊首日在產地與餐桌零距離的潮間帶晚餐畫下句點,藉由選用當季食材並瞭解食材背後所隱藏意涵,同時減少食物碳足跡,彰顯環境友善、永續發展、淨零碳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