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華科大校門
來自印尼的張慧慧,目前就讀龍華科大電子工程學系四年級,對於未來已有清晰的規劃
龍華科大國際暨兩岸合作處的郭冠麟主任表示,該校在2022年時招募到全臺最多的境外生,顯示該校是境外學生的熱門選擇
電子工程學系的電路板生產機臺,規格與業界同步
龍華科大和多家企業合作,學生的實習機會充沛,等於是在業界前線學習產業知識
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的龍華科技大學是外籍學生來臺就讀科大的熱門選項。2022年龍華科大的境外生人數,在全臺科技大學中排行第一,該校11,000多名學生中,境外生就有1,560人。
龍華科大自2017年開設「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以來,今年邁入第六年。頭兩年僅開設電機工程系招收僑生,為了順應產業及學生需求,陸續於2019年增設觀光休閒系、2020年新設電子工程學系等供學子適性選擇,期待未來能持續做好口碑,擴大招收僑生。
產攜專班提供津貼 保障生活攻讀文憑
來自印尼的張慧慧,目前就讀龍華科大電子工程學系四年級。因為家中單親,媽媽除了照顧她,還要照顧外婆跟妹妹,所以懂事的張慧慧,6年前選擇來到臺灣就讀產攜專班,就是想找到學習及獲得實習津貼的機會,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張慧慧說,產攜專班的制度不但給了她合理的工時保障與生活津貼,也讓她經歷到相當豐富的校園生活。在高苑工商就讀期間,就有機會參加由教育部主辦、龍華科大承辦的「單晶片電腦鼠暨機器人國內及國際邀請賽」,藉由設計與控制機器老鼠闖關的趣味活動,讓高職端的學子提前認識程式語言到硬體應用的整合基礎。
大四的張慧慧目前在新竹科學園區擔任作業員,負責晶圓測試;聰穎的她不僅有理工科的才能,還有充滿文采的一面。她說,在臺就讀期間很喜歡寫文章和閱讀,除了參加過僑委會舉辦的作文比賽,從小就熱愛英語文學的她,也在多益測驗中考取905分的優異成績。
談到未來,她早有清晰的規劃,畢業後除了要留在臺灣工作,她還要報考臺灣的英文研究所,具有中、印、英三種語言能力的她,期盼未來能當老師或翻譯。
「421制度」緊貼業界脈動 職能培訓更有保障
龍華科大國際暨兩岸合作處主任郭冠麟表示,相較於其他管道入學的境外生,產攜專班的學生在業界實習適應較好、表現也更優秀;這正是因為產攜專班採取「3+4」制度,即先來臺灣念3年技職學校,再銜接4年的大學,透過前面3年高職端累積生活和工作經驗,產攜專班學生的學習心態都更為成熟且積極。
而在課程與實習的安排上,不同於高職階段的採用「33輪調制度」,即是3個月在產業實習、3個月在校內學習;到了科大時為了更能接軌業界需求,採取較為緊湊的「421制度」,即一週有4天在業界實習、2天到學校上課,最後1天休假的模式。
「421制度」對於具備更高職能及自律性的大學生來說,能得到更多的實習機會及生活津貼,協助他們擘劃未來。相較於高職實習時26400元的基本薪資,在科技廠實習的大學生都能獲得3萬元以上的薪資,工作也不會因學業中斷;同時也因為時時處於業界前端,對於職業能力的訓練也更加紮實。
培育人才有成 爭取留用臺灣
郭冠麟坦言,「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和實習的人數,確實比其他入學管道的學生人數多;甚至產攜專班的學生會彼此交流實習狀況,討論如何藉由表現向校方及實習廠家爭取更好的待遇。
郭冠麟也觀察到,產攜專班的學生因為實習期間表現良好,多半能在畢業後被實習企業留任轉為正職,或是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進一步緩和我國因為少子女化而導致的缺工問題。
產攜專班的辦學成果有目共睹,未來龍華科大計畫爭取招收更多產攜專班學生的名額,繼續造就產業發展與學子生涯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