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原香食品有限公司
一份思念的香蕉飯喚起部落公益行動

用香蕉葉包裹糯米混合軟熟的香蕉,一起在鍋中炊煮而成的香蕉飯,打開蕉葉來那瀰漫香甜的滋味,是許多部落在特別的宴慶日子會端上桌的料理。然而,隨時代演進,傳統生活的儀式感漸漸淡了,香蕉飯的滋味也漸漸難尋。從分享想念的味道出發,不知不覺創了一個業的鐘梅花,以「梅姐的廚房」發起重現記憶滋味的行動。
重現阿嬤拿手菜意外引發共鳴
45 歲以前都在科技園區上班的鐘梅花,從未想過自己會有走入廚房創業的一天。「我自己本身很喜歡料理,是因為看到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在地食材料理課程的招生簡章,激起我去尋找和傳統飲食相關聯食物的想法。」
課堂上,她回憶起小時候奶奶炊煮香蕉飯的往事,於是便從研究料理相關的資料,找出重現這道古老美食的方法。當她把成果分享到臉書上時,卻意外收到廣大迴響,「當時適逢過年,很多人寫訊息來問我怎麼買,他們有的住在宜蘭、新竹、花蓮,都是部落族人,結果那兩個月來了10 多萬的訂單。我沒想到只是分享生活動態也會有商機。」當時還在園區上班的梅花,便利用做二休二的空檔時間接訂單,創立了「梅姐的廚房」。
在部落大學上課期間,梅花結識興趣相投的謝淑芳,在彼此學習與協助下建立起的良好默契,使得兩人決定合夥經營,把香蕉飯延伸出新的「鹹」口味,並且應用馬告、鹹豬肉、糯米、小米等在地食材,推出椴木香菇醬、馬告小魚乾辣椒醬,以及馬告Q餅、刺蔥餅乾等醬料類與烘焙類產品,拓展「梅姐的廚房」的料理創意。
從散客經濟走到規模化經濟
不久,兩人精湛的手藝受到關注,受邀加入國家代表隊到紐西蘭參加「大洋洲國際名廚挑戰賽」,為國爭取榮耀的銀牌與金牌,使得「梅姐的廚房」在圈子內迅速累積起知名度。從簡單的網路宅配做到禮盒販售,「梅姐的廚房」逐漸有了規模,消費族群越來越多元,由於新竹縣五峰鄉有不少民宿與露營業者,他們也希望在服務中融入在地美食,於是也向她訂購原住民族風味料理,成為「梅姐的廚房」從B2C 走到B2B 的關鍵。
一直以來默默經營的她雖然知道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百萬創業計畫,但總是覺得自己還累積不夠,沒有信心報名。然而受到「線織屋」多美(Tomi)學姐的鼓勵,以及長年駐點部落的專案經理人林亭汝的加入,於是梅花與淑芳、亭汝三人組隊申請百萬創業計畫,希望使香蕉飯可以延伸成為花園部落的地方創生經濟。
.jpg)
.jpg)
用料理帶起引發文化傳承行動
「我們希望可以把香蕉飯推得更廣,結合食農教育與輕旅行活動,帶起更多文化傳承的行動。」於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她們化身為行動教室,到桃山國小教孩子們做香蕉飯,並且也到新竹台大分院、 萬能科技大學、金崙海洋音樂節出攤,主動積極爭取新的客源。「我們原定目標是增加3 個新客戶,沒想到現在已經累積到5 個,遠遠超標了!」眼裡帶有滿滿掩不住的笑意、個性內斂的淑芳忍不住補充。
拓展經濟規模之餘,也要同步展開產品優化。在百萬創業計畫的顧問建議下,她們重新檢視食材配料與工作標準流程,投資採購蒸飯箱、工作檯、冷凍櫃……等設備來加速工作流程,以及聘用部落員工協助增加產線的產量;並且也與冷凍宅配廠商簽約,省下自己送到山下寄貨的時間成本,以便更專心地在產品產製的作業上。
為了解決香蕉與香蕉葉不穩定的貨況,她們也已與族人簽約承租2 分農地,自行栽種、生產香蕉,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完成「從土地到餐桌」的理想。
開發新禮盒支持地方公益
.jpg)
在計畫輔導下,梅姐的廚房也以「兩位女子結合手捧美食」的形象設計LOGO,並且註冊為商標,而這個品牌化的成果也首次展現在新禮盒「醬究好系列」的開發上。
「醬究好的命名是來自我的口頭禪『這樣就好』的意思。一盒就集合了馬告小魚乾辣椒醬、高山椴木香菇醬、薑黃麵線等三種產品,使用了花園部落生產的馬告、椴木香菇與薑黃。」她補充道,這個禮盒是與公益團體「社團法人台灣行動兒童療育協會」合作,部分收益將回饋於部落。
「你看這個LOGO 的設計,正看是兩位女子,反看是不是很像一雙手捧著碗?」梅花與淑芳,妳一言我一語地熱切分享成果,「這也充分代表我們感謝神所賜予的恩賜,把最好的食物呈現給大家的意思哦!」那閃閃發亮的眼神裡,彷彿把微小的光彩慢慢放大,直到照亮了整個部落。
(圖片來自於 梅姐的廚房 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