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國發會第107次委員會議新聞稿

日期:112-03-21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

一、加強投資公共建設,完善我國基礎建設
國發會於20日第107次委員會議就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2月底之執行情形提出報告。今(112)年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2月底的計畫經費達成率為11.64%,累計執行金額798億元,較去(111)年同期增加執行154億元,亦為近16年同期最高。龔主委表示,在年度建設初始推動階段,請各部會持續督導及協處公共建設計畫推動,並研訂全年經費執行績效目標,逐月管控追蹤,以提升年底之經費達成率。

龔主委指出,依今年國內經濟預測,公共投資(政府及公營事業)持續成長,有助穩定國內經濟成長。請各部會掌握確實可投入執行之經費量能,並加強溝通說明經費編列之必要性,同時檢視年度各月經費配置之合理性,彈性調整經費支用,避免過度集中於第4季,影響年度經費執行績效。另有關淨零公共建設及抗旱水源調度等工作,亦請特別注意。

國發會強調,針對補助型計畫,請計畫主管部會適時檢視現行補助規定之合宜性,深入瞭解地方政府的建設需求與執行困難,及時協助協調解決,並儘早完成補助案件審核作業,落實採取分階段編列經費作法及備案遞補機制,強化經費運用彈性,使地方政府能及早完備基礎建設,提升基礎建設服務人民的可及性。
 
聯絡人:管制考核處李奇處長
辦公室電話:02-2316-5300分機6600
 
二、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認定為2022年1月 擴張期71個月,史上第二長
國發會於今(20)第107次委員會議提出「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認定」報告,透過綜合指數法等計量方法,並觀察國內重要經濟指標及經濟情勢變化,考量景氣循環應具有顯著性(Pronounced)、持續性(Persistent)、普遍性(Pervasive),並邀集專家學者、政府機關共同研議後,認定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為2022年1月,擴張期為71個月。

自國發會認定2016年2月為第14次景氣循環谷底以來,已就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進行多次內部研究,惟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各國經濟呈現衰退,我國景氣仍持續向上,直至2022年全球經濟明顯走緩,加以國內許多重要經濟指標已出現轉弱,故再次評估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時點。茲說明如下:

1.2017至2021年間台灣經濟穩定成長,至2022年動能轉弱
2016年3月起,台灣進入第15次景氣循環擴張期,其間台灣經濟雖經歷英國脫歐、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衝擊,惟受惠全球供應鏈移轉、台商回台、疫情帶動數位轉型需求,經濟仍保持正成長。

2021年隨全球經濟復甦,加上科技應用需求殷切,我國出口動能強勁,經濟成長率達6.53%。惟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各國因應通膨大幅升息,加上中國實施清零政策、美中科技爭端再起等,全球終端需求趨緩,我國經濟動能逐漸轉弱,至2022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轉為負成長,由於2022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全年最高,顯示景氣高峰落在2022年第1季。

2.2017~2020年11月期間,景氣燈號最高僅為綠燈,2021年則出現多顆紅燈,至2022年燈號分數呈現下滑
2017~2020年11月間,景氣對策信號分數最高僅為綠燈,且2021年出現多顆紅燈,2022年2月起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呈現下滑,11月起持續呈現藍燈,顯示2022年1月為高峰時點。

三、持續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政策,穩健邁向疫後復甦
本次委員會議請經濟部、國發會及勞動部就「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政策111年度執行總成效」案進行報告。

相關部會執行「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政策」迄今已累積相當成效,龔主委除肯定及感謝各執行部會的努力,也表示國內投資環境已較過往優化且具競爭力,預期可滿足未來重點產業投資發展需求。龔主委強調,在俄烏戰爭及氣候變遷持續影響下,通貨膨脹壓力及國際金融情勢趨緊,也連帶牽動台灣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請各要素執行部會審慎因應國際經貿局勢的變化,優化五大要素精進策略加速推動成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強韌產業供應鏈,深化國際合作鏈結,打造更加堅韌的台灣。

土地要素部分,經濟部為提供台商回台投資及企業投資等用地需求,積極協助企業排除產業用地取得障礙,至111年推動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已新增樓地板面積(容積獎勵部分)約11.6萬平方公尺,新增投資額326.06億元;未來將陸續完成與台糖合作的中埔、水上、新市、北高雄及褒忠等5處新產業園區開發與招商,以滿足產業用地需求。

供水要素部分,自106年迄今累計增加每日197萬噸水源,相當於全台18%用水量;111年已達成每日增供21.9萬噸穩定供水目標,預計112年再增加23.35萬噸水量。考量氣候變遷、旱澇頻繁、高科技產業發展用水快速成長,且南部正值缺水嚴峻,經濟部將趕辦多元水源開發及強化西部廊道供水管網,以確保供水穩定及備援能力。

供電要素部分,經濟部截至111年已完成210.8萬戶智慧電表布建,為達成2025能源轉型政策,將持續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增加低碳天然氣、減少燃煤發電、推展再生能源,同時加速智慧電表布建,發展相關儲能設施,確保供電穩定。

優化人才和勞工要素部分,因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強化淨零人才培養與優化將攸關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應同步提升人才的質與量,讓台灣成為全球人才薈萃中心。國發會將持續協同各主辦機關在既有基礎上,辦理「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滾動檢討,適時納入數位發展部之數位人才培訓重點工作,與時俱進推動各項創新措施。

另針對後疫情時代產業重啟之際,大環境面臨缺工、缺料、通膨及營建物價上漲等風險,勞動部將偕同相關部會持續關注引進外籍移工情形,並透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外國人在台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推動強化本勞技術培訓與聘用、公共工程朝自動化及預鑄化設計等精進措施,期能解決產業中階技術人力短缺問題,提供產業所需人力。
 
聯絡人:管制考核處鄒勳元副處長、丁筱真科長
辦公室電話:02-2316-5300分機6601、6640
 
四、審議通過「永續水質推動計畫2.0」,改善水體環境品質
本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之環保署「永續水質推動計畫2.0-河川環境品質提升計畫(113至116年)」,全案將陳報行政院核定,該計畫將辦理「污染源頭削減」、「水體水質淨化」及「永續環境管理」等工作,以達成消除污染河段、優化水源水質及提升近水體驗等目標。

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環保署為落實我國2050淨零轉型政策推動,及達到「國家環境保護計畫」所定2030年全國主要河川無嚴重污染河段目標,爰提報「永續水質推動計畫2.0-河川環境品質提升計畫(113至116年)」,執行期程113至116年,總經費44億8,000萬元,分由中央公務預算(公共建設經費)編列24億4,950萬元,部會基本需求編列2億4,000萬元,環保署水污染防治基金編列2億7,720萬元,地方配合款編列15億1,330萬元。龔主委也特別提醒加強本案相關管制考核工作,並依執行進度滾動調整補助經費。

本計畫工作重點包括河川上、中、下游河段規劃「污染源頭削減」、「水體水質淨化」及「永續環境管理」三大策略,十五項重點工作,並與地方政府協力推動各項水體環境整治工作,期打造符合用途需求的水體水質,並實現魚若空遊無所依,與游者相樂的美好願景。

計畫完成後預計可削減河川大排中生化需氧量3,285公噸/年,約削減22.5萬人一年所產生的污染量,同時可減少5,730公噸/年的碳排放,並創造280公噸/年的固碳量。環保署藉由整合跨部會量能,以源頭管制與末端處理並進之方式治理,並兼顧減(固)碳效益,逐步轉型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除可改善水體環境品質,提升民眾近水體驗外,同時呼應我國2050淨零轉型政策推動。
 
聯絡人: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彭紹博處長
辦公室電話:02-2316-5317

回頂端回頂端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