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影像成為一道光協助找尋觀點與認同感
光影是視覺的靈魂,有了光線的陪伴,畫面才會生動且饒富詩意。這也是林法連從事影像工作多年以來的記述,影像如同一道光,牽引他人生的方向,將原本渾噩過日子的少年,轉化成為眾人留住生活與記憶延伸的創作新銳。
流浪學生的徬徨年少
來自桃園市復興區的法連,雖然不到三十歲,卻有超乎同年齡的成熟與穩重,這或許與他過去一直在找尋的認同感有關。身為漢人與泰雅族的混血,讓他在就讀國高中的年少時期,總得半年山上、半年平地,宛若遊牧生活般切換自己的身份。然而作為一個流浪學生,卻始終無法在同儕間找到陪伴與歸屬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自我懷疑,以及遭遇來自他人的質疑,他被貼上輟學生、不愛念書等標籤,成為大人眼中的問題兒童。念大學前,不知道自己方向的他,生活過的混沌沒有目標。曾經他也跟著媽媽帶團,為遊客做復興區的觀光導覽,乍接觸的時候覺得有趣,後來才發現他喜歡的不是觀光,而是與人接觸,因為認識不同人而感到新奇。一次媽媽問他,要不要幫導覽活動拍個影片,留個紀錄?雖然對拍片一竅不通,他仍上網找了軟體,自己嘗試剪輯、編導,意外發現自己好像有這方面的天份,「那個時候YouTuber 蔡阿嘎才剛紅而已,如果那時我有堅持學會的話,搞不好有潛力成為KOL呢。」他打趣說。
從與人接觸中找回自信
幸好,迷惘少年遇到了貴人,一位曾拿過百萬創業計畫的學長陳冠中,發現他的潛力,推薦法連就讀世新大學多媒體設計學系原住民專班,大學生活徹頭徹尾的改變人生,「尤其是原住民專班馬紹.阿紀Masao Aki 老師的指導,讓我更相信自己正在努力的事。」由於他過去很愛聽相聲,加上自己也喜歡表演,同學們都覺得他很樂觀,又愛逗笑大家,獲得肯定的他,於是加入系學會,還選上了副會長,變成校園風雲人物,「這當中我真的感受到明顯轉換過程,變得喜歡嘗試新事物,挑戰從未做過的事情,原來不斷跳脫舒適圈,是我一直以來的生活型態。其實我內心深處一直很希望能找自己,之所以會開始創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也是想要看見自己的價值和發現自己想做什麼。」
其實大學畢業時,法連就報名了百萬創業計畫,不過卻沒有入選。他並不因此氣餒,反而是認清自己,於是他選擇先去業界上班,從撰寫影像企劃開始做起,接續精進後製能力,還認識許多影像、動畫相關的優秀人才。「很感謝那時候評審看到我們的不足,百萬創業計畫和原民會都給了很多幫助,像是介紹學長、分享經驗等,讓我這幾年的學習突飛猛進,逐漸有人看到我們的作品與熱誠,找上門合作MV、廣告等,讓我又找回自信,而冠中學長也再次提起百萬創業計畫,於是決定重新嘗試申請。」

擁有更多資源服務客戶需求
原來光影是一間廣告行銷公司,從平面、動態攝影、後製剪輯到更進階的3D 動畫都有承接,能夠整合影像需求,這樣一條龍的線性服務,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無需另外砸大錢找動畫公司,就可以用更為經濟實惠的成本就能做到高規格的產品。當然影像公司最大的開銷就是器材,在參與百萬創業計畫後,有了資金的挹注,讓器材更為到位。另外透過計畫安排的輔導顧問,指點他要正視創業的現實面,不要抱持過多浪漫想像,或是建議他可以到中南部去開發陌生客戶群等,在計畫執行的期間,顧問給了他相當充分的指導。
他坦言,當了公司負責人以後,必須要扛起責任,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目前也正在準備寫自己的劇本。雖然過去的生長歷程為他帶來挫折,卻也為他帶來了養分,站在交界處的生活,給了他不同於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視角與特別觀點,「在現代社會裡,有一些像我這樣的原漢混血,也有很多是從山上到平地來打拼的,他們可能有些困難,對生活不適應,我希望能給予一個平台,就像我生命中不斷遇到的貴人一樣,與他們一起找到屬於自己的根。」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