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潔畢業於臺北城市科大資傳系,大學時期因緣際會原民臺工讀,接觸到電視製作的作業,對於傳播工作感到很有興趣,就此奠定其後之職業技能。當一個用影像說話的人,每一個畫面每個角度都是經驗的累積,將近10年的影視製作生涯,以專業影像製作,在中部地區繼續打拼
肯定自己的優勢 做自己的主人
75年次的政潔,媽媽是來自苗栗縣泰安鄉的泰雅族人,結了婚到了彰化成家。他從小在彰化長大,小時候對於原住民族文化很陌生,因為彰化、雲林這裡沒有原住民族部落,從小原住民族學生不多見,生活周遭認識的幾乎都是閩南人,政潔說小時候普遍對原住民族都有些刻板印象及歧視,所以他在高中之前都不太提到自己有原住民族血統。「自從上了高中開始長高,外表樣子開始有改變,泰雅族基因有明顯突出,就是顏值有比較帥一點」。政潔提到那時候,很多優秀的原住民族體育選手,出國比賽屢次為國家爭光;流行音樂上也有好幾位原住民族歌手發光發熱,漸漸意識到自己身分跟其他漢人不同,產生一種身為原住民族的自我優越感。
上大學到了臺北之後,有機會到原民臺的節目部實習工讀,才真正的接觸到原住民族的相關文化。「到電視臺工作時很緊張,剛開始完全不懂新聞及編輯作業流程,還好原民臺的長官及同事很有耐心一步一步教導,讓我對這影視行業產生了興趣」。退伍後,他也繼續從事影像製作工作,從單純一名攝影師逐漸汲取了各項技術知識及專業能力,他提到在傳播製作公司上班,通常要十項全能才能處處有飯吃,在外地打拼四年的經歷,讓政潔想回家鄉彰化定居工作。
政潔深知家鄉彰化縣及整個中部地區,相關影視製作人才不多,工作接觸範圍擴及包括臺中、南投、雲林、嘉義等,尤其特別具有原住民族身分的相關專業人士更是少之又少。他兩年前決心創業,除了就近照顧家人之外,希望能夠在影視製作服務上有一番好成績。
108年2月政潔成立影像工作室,後來參加輔導精實創業計畫入選後,109年7月轉為公司型態。計畫主要投資購買設備,以拍廣告短片的器材為主。「像我個人接案子,自己有器材會很吃香,加上原本公司的設備規模,在商業短片的經營上可以有新的發展」。政潔表示在中部地區同業們彼此會互相支援或發案子,當手上有新機器材可以來做,相對著合作的意願也就會提高。
「我原則上不太挑專案工作做,只要有關影像作業的,我都願意去嘗試。」政潔指出只要有關影像相關的工作,基本上他都不排斥,一方面歷練自己技能、一方面做好口碑積極推展人脈,尤其是前輩們的案子一來,他通常都會力挺幫忙。「這一年下來就是靠小小案件累積起來,才能夠有今天的成績,基本上不怕沒工作,只是怕沒時間再接案了。」
用多元角度去了解原住民族議題
從大學時期政潔才真的接觸到原住民族部落議題,因為在節目部實習的關係,接觸許多原住民族相關文化議題,政潔才恍然得知族人有許多被不公平的對待。他表示常常在新聞標題上看到「原住民」新聞標籤化,有時讓他很不舒服。他強調明明事件上跟原住民族沒多大關係,卻因為加了某某部落原住民婦女,焦點就會落在族群的問題,或是標題寫著原住民在哪裡喝酒鬧事鬥毆等等,造成一些刻板印象及不好的觀感。他心想,這些事件也常發生在一般漢人身上,為什麼不落他是哪裡人的標題呢?「就因為這樣,讓我在原住民族部落色彩勢弱的中部地區,不得不捍衛起這樣被標籤的偏見」。
透過外景出班進入到部落裡,政潔感嘆文化的快速流逝,感慨原住民族這百年來一直被不同的殖民人統治,不管是日本人、中國人或是現在的政府,在生活及文化上不斷地被考驗,不斷的被重新詮釋,外來文化優勢跟民族優越感,強押著族人必須學習主流文化,族人靠著口語傳播跟一些記憶傳承。老實說臺灣原住民族可以維持到現代,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部落常遇到有心復興母語及一些文化工作的青年,我打心底佩服他們的勇氣及毅力。」
近期政潔參與了許多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及沉浸式族語教學課程的拍攝及採訪,他雖然在現場工作,但他也同時在學習。「現在小孩子可以從學校直接學自己的母語,讀原住民族各族群的神話故事,這是我們以前所不曾有的學習經驗」。前陣子也是工作關係,重回到霧社事件,與莫那魯道的後代有了更深度對談,了解更多事件的始末細節。「大家了解霧社事件,多半從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電影得知,因為是商業電影,總是會有過度渲染或是要傳達的理念。不過電影本是娛樂效果大於教育意義,不需要背負太沉重的歷史教義,至少賽德克族群這名號在廣告上打了一個滿分,這就很值得了」。政潔表示有機會接觸這樣的社會議題,不管是如何看待霧社事件或其他事件,由當事者切入的角度不同,解讀也會不同,在其中可以增加自己思考判斷能力,從歷史脈絡中找到一個力量。政潔回想學生時代讀了太多中國史、背了太多跟自己沒甚麼關係的大陸地理,長大後接觸面向多了,漸漸打開許多疑惑,慢慢認同臺灣,認同自己。
不可輕忽每一個環節 錯過了很難再
有機會
政潔說起自己專業本身,大學時候雖然在原民臺學會一些攝影與剪接技能,退伍後到臺中傳播公司上班,都不太知道自己能力及技術如何。政潔剛開始一直懷疑自己做得下去嗎?到底適不適合這樣的工作。他一邊工作,一邊找出工作興趣,要進步方式就是很拚的接案,能多看就多學。三年累積下來攝影技術更高一層,許多器材及設備也都摸透透。「學習過程雖然很辛苦,很花體力及精神,一個工作待久了就成了專業,久了站穩了舞臺就是自己的」。
一路走來很多貴人相助,大學老師帶他入行,並引薦到現在的原民臺節目部,雖然他笑笑說,是因為公司倒了才想要自己創業,但政潔付出的努力及心力是一般人的好幾倍,他堅信著只要腳踏實地去做,努力就會被看見。
「創業任誰都很怕失敗,我現在34歲了同樣也會有很多顧忌,有家庭及房貸壓力,想說十年有成,放手一搏就來拚看看。」他在圈內有好人緣,同業友人協助金錢援助開業,自己勤跑、勤做,每次工作確實協調溝通好,每每出班就是一個成績,所以不可小看每個專案。「這行最怕一次的失誤造成很大缺失,因為很少有機會再去拍第二次機會,問出相同答案。所以工作現場得要專心,做好跟團隊溝通,幫大家想好畫面才行」。
政潔認為創業最難的就是經營人際關係及人脈拓展,不能像之前依賴公司,得要自己創造機會,培養團體的共識度及合作默契。「曾經想如果失敗,大不了就收掉轉行重新開始,但似乎老天給我好運氣,讓我接案十分順利。」10年的工作里程碑,政潔找到一個翻轉機會成為公司老闆,身體有一個能量驅使他去完成這項任務,他笑說自己還有好幾年可以穩坐寶座,目前算是很有價值的職業好手,新一代的年輕人得努力幾年才可能會趕上,總之祝福大家都要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