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認知革命與系統3.0:假設性思考的角色

日期:110-10-27
資料來源: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

  約莫7萬年前到3萬年前之間,人類的祖先——智人出現新的思考、交談、記憶、學習等方式,這段歷程又稱為「認知革命」,是為人類演化的重要里程碑。認知革命涉及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等層面,隨著時間、環境、科技等各影響因素也有不同的發展。本次講座特別邀請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王一奇主講這項課題,特別聚焦於「假設性思考」在認知革命裡的角色。


  王一奇教授研究專長為語言哲學、形式語意學、知識論、哲學邏輯等,對「假設性思考」有相關研究。一般常見的假設性思考用語包括「假設⋯⋯,結果會是⋯⋯」,或者「如果⋯⋯,則⋯⋯」,此假設性思考涉及人的心理、行為,也是人們預測未來、評價行為及選擇行動的依據。


  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分為「系統一」與「系統二」,系統一代表自動、直覺的思考方式,系統二則代表按部就班、省思等,兩種系統交互維繫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當人們已瞭解並習慣騎車上下班的路徑時,通常不假思索就能順利抵達目的地,但若遇到系統一無法解決的問題,如騎車至半路發現前方路段正在維修,此時系統二即會啟動,並協助人們做出合適的思考與選擇。既然有系統一及系統二,那有沒有系統3.0?王教授表示,系統3.0是一種「凌駕於系統一和系統二的反思評價系統」,尤其這套反思評價系統又與「假設性思考」相關,影響人們的生活與思路。

  本場講座時間為110年10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點至12點,地點在佛光大學。本次由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同系副教授林以衡及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鵬翔擔任與談人。透過本次的交流與分享,將能有效啟動你對假設性思考及系統3.0的想像,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這一場精彩的對談講座,或透過線上直播收看。

線上直播|https://bit.ly/2GrzAGR
活動網站|http://colliber.ccu.edu.tw/salon/
更多精彩影片|https://bit.ly/353wvVN

聯絡人:魏淑美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737-7179 

E-mail:mswei@most.gov.tw

回頂端回頂端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