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秉持農漁為本、光電為輔,落實農地不離農、回饋於社區

日期:112-05-05
資料來源:經濟部

:::
有關3日媒體報導「漁電共生」髮夾彎,為補足2025光電缺口,漁塭可逕直種電不養魚,該報導中有諸多謬誤及誤解。經濟部謹說明如下:

為推動農光共存,經濟部將於農委會認定「風頭水尾」低地力土地,需由中央及地方共同審查至指定適當之地區,經由遴選合格廠商,可採「非都容許」而非「農地變更」方式,進行複合加值利用,故不會出現農地離農的問題。另「非都容許」要求廠商繳交之回饋金,將協助繁榮當地農村經濟,促進當地農業與綠能共榮發展。

農委會所提出於「非養殖專區」的5,000公頃魚塭可採「非都容許」或「農地變更」方式彈性施作光電部分,主要係將漁電共生約 20,000 公頃區位,扣除「養殖生產區」及生態敏感的「關注減緩區」,所剩之非養殖生產區域。此5,000公頃之利用,本就在漁電共生專區內,仍應符合農委會之漁業政策,故後續將研議相關審查原則。在此之前,前述5,000公頃漁電共生專區內之土地,仍應遵循既定漁電共生政策,使養殖行為與光電設置共存共榮。

經濟部並無為光電目標而讓漁電共生政策衍生髮夾彎情況。未來仍將配合國內養殖漁業政策,落實漁電共生「養殖為主、光電為輔」的原則。

發言人:經濟部能源局李君禮副局長
電子郵件信箱:cllee@moeaboe.gov.tw

業務聯絡人:經濟部能源局林文信組長
電子郵件信箱:whlin@moeaboe.gov.tw
回頂端回頂端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