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陳建仁院長18日視察中部大甲溪水情時表示,因應水情挑戰,政府自去(2022)年8月起即已超前部署,展開各項節水調度措施,再加上過去5年前瞻建設投入超過1,300億元,從下游的防洪治水、中游的開發水源到上游的水庫集水區保育,並強化區域支援功能,迄今全臺每日可增加近200萬噸的水源,因此臺灣水庫蓄水量及抵擋旱情的能力已較百年大旱時期更加堅韌。陳院長也強調,大甲溪是臺中地區最重要的供水命脈之一,為強化中部區域水源調度與備援能力,行政院亦於2021年核定「大安大甲溪聯通管工程計畫」,希望工程如期如質完工,也希望大家攜手合作,讓臺灣成為一個更有韌性及永續的國家。
陳院長表示,經濟部水利署在全臺灣用水調配及新水源開發等方面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感謝賴建信署長率領所屬竭盡心力、不眠不休工作,堪為國家官員的最佳典範。陳院長強調,為讓臺灣發展愈來愈好,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一定要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同時全民也要一起努力節約用水,臺灣才能度過氣候變遷的挑戰。
陳院長指出,近年來極端氣候為全世界帶來十分嚴峻的考驗,以他胞兄居住的美國加州為例,該州今(2023)年1月甫解除長達3年的乾旱,本週卻又面臨致災豪雨;另外,歐洲的義大利、南美的秘魯、非洲的肯亞及衣索比亞等國,也分別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因此如何妥善因應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陳院長表示,2021年臺灣面臨百年大旱的嚴峻挑戰,當年5月底中部地區的德基、鯉魚潭水庫蓄水量僅分別剩1%、2%,因而實施史上最長的分區供水措施,感謝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攜手努力,做好超前部署、提前準備的工作,才能安然度過難關。
陳院長強調,只要超前部署,就能做得比過去更好,因此政府自去年8月起即展開各項節水調度措施,包括跨區調度水源、增鑿抗旱水井、加強灌溉管理、落實產業節水等;同時,本(3)月1日中央旱災應變中心亦成立,透過大家的努力,臺灣水庫蓄水量及抵擋旱情的能力已較百年大旱時期更加堅韌。
陳院長提到,他於本月12日和蔡英文總統一同前往南投烏溪鳥嘴潭參與植樹節活動,當時蔡總統致詞時提到一段重要的話:「面對全球極端氣候,政府的做法不是坐等下雨,而是訂定明確的目標,主動開發多元水源、強化建設韌性。」有鑑於此,為打造一個更強韌的臺灣,蔡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在「水環境建設」方面,過去5年已投入超過1,300億元,從下游的防洪治水、中游的開發水源到上游的水庫集水區保育,同時也強化區域支援功能,迄今全臺每日可增加近200萬噸的水源。陳院長說,人類雖然未必可以勝天,但只要做好準備,我們就可以有充裕的水源。
談及今日訪視行程,陳院長表示,大甲溪是臺灣第四大河川,也是臺中地區最重要的供水命脈之一,因此他今日特別前來視察中部水情與水資源供應情形。而行政院已於2021年核定「大安大甲溪聯通管工程計畫」,投入超過150億元經費,並於去年3月開工,也希望該工程能夠如期如質完成,以強化中部區域水源調度與備援能力。
陳院長進一步指出,大甲溪沿線有多項水利設施,從最上游的德基水庫,往下有青山水庫、谷關水庫、天輪壩、馬鞍壩,最後為石岡壩,海拔落差1,200公尺,所以一滴水會經過5次水力發電,最後蓄留下游堰壩,調配給民生、農業及產業使用,可說是「因民生用水而放水,在放水過程中發電」,非常好的安排。陳院長說,臺灣運用智慧與巧思,使水源做最好的供應,也讓許多他的外國友人都為之稱道。
最後,陳院長再次感謝臺中市政府的配合、立法院的支持與所有行政團隊的努力,使臺灣能夠妥善因應各種不同挑戰。陳院長強調,當我們攜手並進一起努力時,才能夠有最好的機會將抗旱工作做到最好,除了祈禱老天爺能夠下雨,讓臺灣不再繼續乾旱下去外,我們也要做好準備,同心協力建設臺灣,讓臺灣成為一個更有韌性及永續的國家。
陳院長抵達後,首先聽取經濟部水利署賴建信署長簡報,了解臺中地區供水現況及節水調度等因應措施。隨後,陳院長現地視察大甲溪水情及馬鞍壩發電情形,由賴署長、台電公司王耀庭總經理分別進行說明;最後,陳院長在大甲溪發電廠劉演鎮廠長解說下,於動態展示館參觀德基大壩模型,並與現場來賓一同在動態展示館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