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時髦茶形象翻轉一級產業銷售模式
.jpg)
一級產業的青農新血
俊宇是祖居梨山的泰雅族人,父親早年種植高山蔬果維生,但在臺灣加入WTO 開放水果進口以後,高山水果的市場受到衝擊,相比大部分族人放棄種植,選擇放租保留地,他的父親卻決定轉型種茶,繼續拼下去。「我是父親叫我回來種茶,才回來的。」俊宇擁有土木工程專業,他原本在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有份穩定的工作,卻在父親的說服之下返鄉務農,從零開始學起陌生的產業。這段期間裡,他到茶改場上課學製茶,也投入許多精神學習品茗,一人兼得茶農、製茶師、品茗師三種身份,卻也在多方見學之下,打開了對於茶葉銷售的認知。
他表示,梨山上的茶廠做品牌茶的不到一成,大多都是微型零售,很多人都沒有「品牌」的概念,而他自己剛開始經營直銷賣茶也是土法煉鋼,買公版的茶葉罐來包裝,靠以前工作認識的同事、包商、親朋好友等人脈來推廣。直到參訪了「梨山古邁茶園」才發現「品牌茶」的行銷方式,還外銷到日本,看著眼前樹立的好榜樣,他心生憧憬,決定了自己將要前進的目標。
.jpg)
形象升級攻入送禮市場
待接手茶園的第二年,他便以族語「Trahu」讚美之意成立「德拉戶茶園」。直至經營第六年,生產與銷售達到穩定時,他才終於有餘裕可以思考品牌形象的建立、著手精緻化轉型。而113 年是他經營茶葉的第八年,在原住民族委員會百萬創業計畫的輔導下,得到產業升級的燃料助力,儼然是品牌蛻變的關鍵年。
逐年觀察下來,他發現梨山茶的市場雖好,競爭激烈卻也混亂,除了批發與零售之外,其中有三成是送禮市場,而這個售價最好的區段,正是自己所欠缺的。「我想要銜接送禮市場,但以前使用公版包裝,一來是質感不足,二來是品牌辨識度不夠,經常會遇到包材斷貨而必須改包裝的問題,使得消費者認知混淆,難以創造價值感,當然也在定價上有所限制。」他舉例,早年曾有電商找他洽談合作,可是光是要上架平台,他沒有好看的形象照與商品照,就是一大問題。為此,他找來臺中知名商業設計公司操刀新形象,重新設計真空內袋包裝、禮盒紙盒、提袋,並且拍攝一系列茶園與商品的形象照。
建立山上一條龍作業他興致勃勃地分享德拉戶茶園的品牌新識別,主視覺圖案在直、橫不同方向看去,可有兩種意涵,直看像是山巒,橫看像是茶葉,藉由設計巧思傳達出梨山茶的意涵來。
他不諱言自己把首要目標訂在「臺中市十大伴手禮」的評選上,為了挑戰這個高級別的任務,他參考專業行銷顧問的建議,也在電商佈局的思考上琢磨許多,除了過去使用蝦皮拍賣自產自銷之外,他也把資金投入在建立具有設計美感與多元支付購物車功能的官網。
除了配合形象升級,德拉戶也在產製端進行了優化。「以前山上沒有分裝設備,做好的茶葉都要拿到都會區請人代工,不只要排隊等業者處理,又擔心業者會魚目混珠。整體從運送到監工的時間成本很高昂。」有了百萬創業計畫資金挹注,他一口氣採購了茶葉真空包裝機與茶葉自動計量機,解決了這個長久以來困擾的問題。如此,整建了製茶、包裝、出貨都可以在山上完成的一條龍作業,更能穩健管控商品品質。
.jpg)
.jpg)
展現新魅力的時髦會客室
更意外的是,俊宇原本沒有預估要開實體門市,卻在計畫第二次提案時發現梨山街上有店面釋出。為把握難得的大好機會,他決定自己加碼投入30 至40 萬資金,發揮自身土木工程長才,自己構思、自己發包、自己監工,總算完成了德拉戶茶業的展售門市。
從線上到線下都有了據點,他認為自己在山上可以做的事情又更多了。回到家鄉,他也接手部落多元就業以及社區發展事務,並且結合在茶園中間舉辦「高山戶外茶席」,以推動新佳陽部落深度旅遊。如今,這個設計新穎的場域可以成為梨山旅行的會客室,與在地觀光、民宿與地方產業共好發展,展現梨山的新魅力。
.jpg)
(圖片來自於 德拉戶茶業 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