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落實總統賴清德的原住民族政見,原住民族委員會和教育部共同發布「大專校院健康照護相關科系融入原住民族健康事務文化安全課程實施辦法」,鼓勵大學健康照護科系藉此更了解原住民的文化,使未來的醫療照護從業人員更能看見原民族族人的需要,更落實「原住民族健康法」,有助於消弭原住民族的健康不均等,促進原住民族人的健康,自8月1日起新學年上路。
原民會說明,過往原住民族族人在醫療場域常未獲得同理及妥善的對待,例如遇到是否要接受插管治療(使用呼吸器)的決定時,在排灣族的傳統文化脈絡下,族人可能會擔心插管治療會傷害長者的靈魂,進而不願接受治療,如果照護者具有文化安全能力相關知能,就能在提供服務前先瞭解個案與自己不同文化的差異,並提供適切的文化照護,例如尊重被照護者的文化與信仰,或運用被照護者熟悉的語言進行溝通等,而使照護更妥善。
總統賴清德提出「強化原住民族健康服務,提升原住民族地區之醫療專業服務」的政見,原民會表示,依據「原住民族健康法」規定,與教育部和衛福部進行多次跨部會研商後,將自113學年度起,鼓勵大專校院健康照護相關科系推動融入文化安全相關課程之教學與學習活動,期許能培養學生具備文化安全相關知能,確保原住民族於健康照護領域中獲得公平、適當之健康服務,使其身分或文化得到適足保障。
原民會說明,本辦法明定大專校院規劃原住民族健康事務之文化安全相關課程,得參照7大主題辦理,並對於相關課程績效良好的大專校院給予獎勵,7大主題包括原住民族權利促進運動、原住民族社會與健康不均等、文化安全與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敏感度之照顧議題、文化適切性健康照顧、文化照顧策略、其他有助於原住民族文化安全知能發展之教學或學習活動。
原民會表示,大專校院辦理相關課程,得邀請原民會培訓之原住民族文化安全師資協同教學,亦得安排至原住民族地區設立之公立醫療、醫事、護理、長期照顧服務及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等機構,辦理相關課外學習活動。